“科技犁开千顷碱 智慧绘就万重春”——理信学院赴东营实践团探秘"藏粮于技"新密码

    2025-07-27 17:50:59 作者:张宇鑫           浏览数:0

  2025年7月24日,为深入了解盐碱地治理的“农高区方案”,学习校地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湿地守护,生态河口”——基于东营湿地的山东省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策略调研实践团,走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入我校盐碱地学术交流中心试验田,实地探访“科技治碱”的前沿阵地,解码盐碱地从“不毛之地”到“希望沃土”的蜕变之路。

  为响应“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特色,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国家使命。青岛农业大学依托盐碱地学术交流中心,整合农学、资源与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力量,在这里打造了集“试验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验田,为解决盐碱地难题做出突出贡献。

  在相关研究人员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高通量作物表型组学平台,近距离观察智能农业设备,详细了解其技术原理与在盐碱地耕作中的应用优势,了解科技如何破解盐碱地利用难题。观摩盐碱地经济作物新品种“青农二号”生长状况,了解“青农二号”的耐盐碱性能与抗逆性表现,知晓其根系发育与生理特性对盐碱地有极强耐受能力。

  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到“向盐碱地要粮”的精神。未来,学院将以推动“生态保护+农业科技+数字技术”交叉融合,引导更多研究生将论文写在盐碱地上,用科技之力让“不毛之地”变身“金山银山”,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