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16:01:07 浏览数:0
于吉芳,青岛农业大学理学院(现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8届校友,现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经济师。
每次上课坐在前两排,每次考试总在年级前十,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优秀已不足以描述她的努力,坚持创新陪伴她勇往直前,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学习路上良师益友相伴
“宿舍六人四年下来共获7万多奖学金,六人每次都在级部前十,四级考试时全宿舍都在540、550分以上,六级也都在大四毕业之前全部通过,最后大家一起全部选择了考研,加上后来复读的,大家读研的学校都是211、985院校。”
提起自己的学霸宿舍,于吉芳自豪地讲道,“这些数据是在我们宿舍在大四毕业时统计的,尽管和优秀的同学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算下来,觉得这大学四年也蛮有成就感的。”
于吉芳在大学四年里曾数次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她的不懈努力和宿舍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
于吉芳回忆道,在考研的那段时间,除了周六晚上大家会一块出去逛街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块上自习,晚上一般要到十点钟才回去。回到宿舍,有的舍友还会继续钻研题目,甚至能到晚上一两点钟。于吉芳说,考研的路途很枯燥,是同宿舍伙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自己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于吉芳说,今天的发展不仅要归功于自己的学霸宿舍,更要归功于敬爱的班主任崔文善老师。“我真的很感谢崔老师,他就像我们的父亲,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崔老师是当时理学院的院长兼他们班的班主任,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崔老师也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崔老师的带领和教导下,学院、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崔老师的谆谆教导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她不断前进。
学习之余,兼职也是她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她曾经当过服务员、售货员,发过传单,推销过牛奶、电话卡等等。“当时我们宿舍在生活上都很简朴,我们六个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平时都很节俭,课余时间就会做些兼职,其实努力学习最现实的目标也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校友于吉芳说,那时候学校还给学生发生活补贴,每月90元还是120元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月的生活补贴几乎都用不完,她们生活状态一般是去食堂吃几顿饭后,之后每顿就只买馒头,搭配着咸菜或辣椒酱吃。
对于大学生兼职,于吉芳表示,大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要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做兼职,即使兼职也不要把战线拉的太长,虽然现在大学生兼职赚钱是一种风尚,但也千万不要偏离了中心,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考研路上锲而不舍追求
回想自己考研之路,于吉芳用“戏剧性”来表述。当时于吉芳所报考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招生名额只有三个,当时有一个是保送的,也就是只剩两个名额了,竞争比较激烈。
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于吉芳经历了挑战和挫折,“在做英语阅读模拟试题时,四篇阅读只对一题,当时我都要崩溃了,感觉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是白费的,这个对题率怎么考试啊!”自己的努力换来一次次的打击,使当时的于吉芳有种想放弃的念头,甚至哭着打电话给家人,请求他们不要埋怨自己,表示自己可能会放弃。在同学与父母的安慰与支持下,于吉芳最终决定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第一天考试结束后,她感觉自己发挥不好,考试与复习题目有些偏差,对于答得题目都没有把握,心情可谓到达谷底,“当时第二天真的打算要弃考了,”于吉芳回忆道,“但最后还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参加了第二天的考试。”
到了公布成绩的那天,于吉芳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二名,加上面试成绩,自己的综合排名是第一,拿到了公费名额。这一路走来,校友于吉芳颇有感慨,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下去,确定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结果可能并不是你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战胜自己其实就是最大的胜利。
谈到读研时光,于吉芳认为那段时期对自己人生路帮助很大。“读研究生与读大学不同,师生之间就一个课题共同研讨,从而碰撞出创新点。”在一次的研讨会中,她因论文模型问题与导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当时讨论僵持不下,甚至有些不愉快,”于吉芳说道,她以为老师自此会对她产生偏见,但导师非但没有责怪她,事后还通过邮件的方式指出其模型上的不足,并给她讲了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道理。“当时看到那些话,感触并不是很深,已经工作了四年的我,才慢慢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很感谢当时导师对我的爱护和教导。”
于吉芳的视野在导师和优秀同学的带领下慢慢打开。“研究生的结课大都以论文的形式,为了研究最新课题,时刻关注和查阅你所在领域的最新热点是一项必修课。同学在一块谈论的也不再是吃喝玩乐,而是专业领域的研究问题,整个思想、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讨论中甚至可能碰撞出你思想的火花。”于吉芳谈到,“我很喜欢那种思想的碰撞,往往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那段时间也比较自由,会有充分的时间接触社会,积累经验,自己也慢慢地变得更加独立。”于吉芳说。
人生路上努力开拓进取
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随时记下自己的灵感是于吉芳的一个习惯,甚至在晚上睡觉时忽然想到问题解决方法,她也会马上从床上爬起来记在笔记本上。不论是听课时、看书时、思考时还是和别人谈话时,不懂的地方或者获取的灵感都会让于吉芳找到兴趣点,并且将火花用心记下来继续琢磨。
工作中的于吉芳思想活跃,乐于创新。刚工作一年多时她曾参与公司“工资改革”项目,大大提高了工资发放的效率,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
于吉芳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人、领导和工作团队的帮助,没有家人和同事、领导的帮助,自己不会走的那么远,那么顺利。
(学生记者 傅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