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 10:30:24 浏览数:0
在5月8日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中,由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莫太民、张炳晨、姜正午组成的代表队,作为全校惟一一只参赛队伍首次出征,近日,他们载誉归来,荣获山东省三等奖。
据悉,山东省第二届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山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是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山东赛区的选拔赛,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各大省内高校的56支队伍汇聚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参加现场赛。
在首战即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青岛农大理信学子又经历了怎样的磨练与奋斗,目前我院ACM程序设计培训现状如何,后续又将如何推广ACM程序设计培训,学院通讯员就此采访了比赛组织者:来自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处理教研室的王静老师,听她讲述我院ACM程序设计竞赛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故事。
精心组织 夯实基础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英文全称: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的权威组织ACM主办的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 经ACM/ICPC竞赛委员会委托授权的2011年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于2011年5月7日-5月8日在济南举行。
本次竞赛是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第一次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也是青岛农业大学首次派出代表队出征省级ACM程序设计竞赛。
学院计划通过本次竞赛普及大家对ACM、ICPC的认识,鼓励和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王老师说:“ACM程序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策略制定和脑力方面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此项赛事是理信学院也是青岛农业大学第一次派出队伍参加比赛,由于日程紧急,学院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参加比赛前后一共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能取得如此成绩,我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在比赛的日程安排上较为仓促,但是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充分的,学院在了解到赛事后,立刻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一次校级选拨赛,并且有针对性的就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基础知识展开实训,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由于赛事紧急,为了更好的准备好本次竞赛,参赛队员们放弃了休息,课余时间、休息日全天在机房练习,每天学习大量知识,没有一种忍耐、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持不到胜利的。比赛采用3个成员组成小组,应用一台计算机解决10个联系实际生活问题的竞赛模式,参赛队员必须在5小时内编完程序并进行测试和调试。大赛提倡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解决竞赛的问题,从而挑选和发掘优秀的程序设计人才。王老师表示,今后学院将致力于将ACM程序设计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的专业学习中,积极调动同学们在此方面的兴趣。通过前期的校级选拨赛,学院选拨出了近十名队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训期间,由于赛程紧急,参加培训的同学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模拟练习,大家充分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共同攀登这座计算机殿堂的高峰。最终,通过竞赛成绩、学生的协作能力、英语能力和赛前心理状态等综合因素,选出了莫太民等三名选手代表学院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中,他们不负众望,凭借敏锐的思维,坚强的毅力,默契的配合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为学院开创了计算机类竞赛新纪元。
源头活水,我们仍将努力
首次参赛就获得了三等奖,学院辅导老师觉得还是有极大地上升空间的。“首先,前期准备时间较短,同时,宣传力度还不够,参赛队伍较少,学生之间的默契度还需再磨合”,谈到这点王老师有点遗憾,“与省内其它高校相比,我们起步较晚,参赛队伍数量不占优势,比赛经验比较欠缺,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ACM大赛对学生未来工作、保研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编程能力,多参加此类学术竞赛,还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可以发动诸如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机电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同学也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一项全校参与的重要赛事。再者,通过本次比赛,学院也是在为明年山东省的ACM程序设计大赛和国际ACM程序设计大赛做准备,相信我院的选手的们一定能够再传佳绩,本次比赛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据悉,学院希望能将ACM程序设计竞赛的一些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改变教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体制的改革。如果有条件的话将在教学考核方式中引入“OJ”在线评判系统,建立标准的ACM专业题库。并计划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ACM方面知识的培训,在开办全校性的选修课的同时,定期举行专家讲座和校级ACM程序设计竞赛,不断选拨新的人才,组成专业的学习兴趣小组,进行长期的培训,努力为竞赛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近年来,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学院紧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略,遵循当代教育规律,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学观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注重加强与其他各学院间的交流、沟通。积极培养大学生在信息等方面的兴趣,并不断致力于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众学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机制,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