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防火安全

    2010-06-25 15:08:39           浏览数:0

  在防灾、抗灾方面,我国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人为灾害又有越演越烈的势头,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已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的3%—6%。火灾在各种灾害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火灾事故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灾害之一。1998年我国共发生火灾14.2万起,致死2380人,伤4894人,直接经济损失14.4亿元。北京城市火灾发展规律:1980年,报警1613次,死亡34人;1990年报警2234次,死亡11人;1997年报警4955次,死亡153人。火灾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过去发生的许多骇人的特大火灾。如:1993年深圳市蔡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造成84人死亡,4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万元。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事故,死亡93人,受伤156人,直接经济损失9515多万元。1994年阜新“11·27”特大火灾伤亡事故,死亡233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事故,造成325人死亡。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多元,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25人丧生,2003年发生的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事故都为我们世人敲醒了警钟。据统计,1991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88.8万余起,死亡24564人,伤43422人,直接经济损失116.4亿元,与八十年代相比上升133.7%,死亡人数上升8.1%,受伤人数上升23.8%,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25.1%。总的说来,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同时,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人员密集的大学校园。我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整个国家、社会防火形势依然严峻。

  第一节      火灾的预防及逃生要点

  为维护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防火工作,我们必须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防火意识,掌握防火和逃生自救知识,这样即使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地运用火场自救和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

  一、火灾的预防

  1、不要乱扔烟头。在美国,吸烟是发生火灾而引起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约有800多人丧生。不要在危险品旁边抽烟,不要乱扔烟头,睡觉时不要抽烟,也不要边走边抽烟,最好使用稍大的一点的烟灰缸,并放上一些水,因为烟头的表面温度达200~300℃,中心温度达700~800℃,足以引燃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俗话说,"粒火能烧万重山"。我们对一个小小的烟头,决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2、小心燃烧着的蜡烛。不要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窗户附近。离开房间或睡觉时熄灭所有的蜡烛,更不要点蜡烛熬夜,防止造成火灾事故。

  3、小心易燃物。如汽油、煤油、酒精、天然气、喷气稀释剂和木炭打火机液等易燃物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火灾。

  4、小心电器着火。出门不要忘记关闭电源开关,及时排除电器故障,防止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发生漏电时应及时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理,并经常检查电器的使用情况。防止违章操作和使用不合格产品而引起火灾。如宿舍楼内使用热得快、电褥子、电熨斗、电热杯,乱拉电线,违章用电以及用纸做灯罩等等。

  5、禁止焚烧杂物,禁止违章使用明火。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不能随意使用明火,同时防止驱蚊时引起火灾。

  6、安装防火报警设备,并在走廊、楼梯以及其他重要的地方要使用绝热性耐燃材料,及时发现火灾,消灭火灾,减少损失,同时禁止私自挪动消防器材。

  7、保持疏散通道畅通。禁止在疏散通道内堆放杂物。

  二、火灾中的逃生要点:

  1、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

  2、听从指挥,头脑冷静。在发生火灾后,工作人员将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因此大家要听从指挥,有组织的疏散撤离。

  3、熟悉疏散通道。每个人必须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胸中有数,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进入陌生的环境,我们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刻能尽快逃离现场。

  4、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5、努力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火灾初期,但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我们应运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火。

  6、头脑冷静,准确判断。突遇大火,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的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下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火焰方向离开,通过阳台、天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7、保护生命,切勿贪财。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必须迅速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

  8、采取防护,必不可少。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而窒息。可用湿毛巾、口罩蒙鼻,弯腰或匍匐撤离火场。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时可避免烟气中毒。

  9、发生火灾,勿进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登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处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而且电梯会因热力的作用变形而把人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的“烟囱效应”,有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10、利用高空缓降器和救生绳逃生。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你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然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

  11、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焰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来。

  12、被火围困,无法逃离,释放急救信号。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焰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显眼的东西;在晚上既可以用手电筒不停的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所以在被烟气窒息市区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此时,滚到墙边也可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13、身上着火,切勿奔跑。在火场中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经炮火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火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令火势变旺。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14、跳楼有伤害,慎重又慎重。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入极端恐怖并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采取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在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不跳楼就会烧死的情况下,才可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只要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地方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抛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蜷曲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15、临屋起火,切勿开门。应在窗前或阳台上,呼喊救援或用前法脱险。

  16、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

  17、逃离前必须先把着火房间的门关紧。特别是在住户多的大楼里,采用这一措施,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时间。

  以上是在火灾发生时通常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了我们能获得更大的逃生几率,在不同的环境中还应有选择的采取相应的防范和逃生措施。

  第二节    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高层建筑已被各级单位列为防火重点部位,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受校园面积等因素的限制,最近几年,高层办公楼、宿舍楼不断增多,公寓内人员密集,防火形势不容乐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所以,积极的防范意识和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是我们逃生的重要保证。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就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会看不清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逃生方法:

  (一)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

  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

  1、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2、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3、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4、  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

  5、  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

  6、  利用房间内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二)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分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以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他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拭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上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在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5、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以便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救援措施。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由于烟和热气上升,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些。逃离时,被困人员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

  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3层以下)的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又无其他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三)自救、互救逃生。

  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起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3、自救逃生,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毛毯等结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用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四)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极其危险的。

  2、不能一见底层起火就往下跑,底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更上一层楼。

  3、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效,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另外,电梯口直通大楼的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4、楼梯可以救急。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备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

  楼梯等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循着指示灯逃生。对于专门设有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如果无法逃离大楼,可以暂时呆在避难层等待援助。

  5、不可钻床底、衣橱、阁楼

  切记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6、不可盲目跳楼

  在得不到及时救援,又身居高层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可用房间内的床单、被单、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滑向楼下,也可利用门窗、阳台、排水管等逃生自救。

  7、学会使用求救信号

  除了拨打手机之外,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比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手电、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五)高楼火灾中的三个怎么办

  1、如何穿过火焰区

  逃生前最好用水经衣服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抱住头部等裸露部位。这样穿过着火区域时,身上的衣服不易着火,身体裸露部位不致被烧伤,万一衣服着火,可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不宜带火奔跑,以免加快空气的相对流动。

  2、如果火灾不在自己楼层,该往哪儿逃

  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此时应向楼下逃去,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以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上逃生,楼顶平台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如楼顶有水箱,可用水浇湿自己的衣服,以抵御火焰的高温熏烤;如果在向楼顶平台逃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火、烟追赶上且又封锁了向上的道路,此时应果断地改选横向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该层有利于逃避的房间内,寻求其他的自救方法。

  3、如果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该怎么办

  这时唯一的选择是退到相对安全的卫生间内作短暂避难。被困者进入卫生间后应将门窗关紧,缝隙堵严,拧开所有的水龙头放水。特别是浴缸中应不断放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水位,一方面便于取水泼浇门窗降温,另一方面火势发展到卫生间时,人还可以躺在浴缸中暂时躲避一下。

  日本职员“9·11”逃生记案例

  2002年9月,《东京消防》杂志刊载了纽约世贸大楼灾难中,日本企业职员如何面对灾难成功逃生的惊险历程。35岁的A先生的公司在纽约世贸大楼北楼89层。灾难发生时他同公司其他5名职员正在办公室内。

  2001年9月11日8时54分,A先生正在会议室商谈事情。突然,大楼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后来就像地震似的摇摆起来。为防止烟气进入房间,它们关闭了房门,并向外窗户出移动。

  9时05分,烟气开始从门缝向办公室侵入,渐渐的浓起来。突然,他们听到大厦的物业管理人员敲门并说:“大家赶快避难”。一听这话,大家开始从办公室向避难楼梯转移。尽管避难楼梯很狭窄,但大家都是一个个有秩序的乡下走,同时留出楼梯的另一半让从下往上的消防员们通过。

  10点05分,当他们走到第16层和17层之间时,突然停电了,烟也浓了。有些人惊慌地向上走,造成了拥堵。这时,有消防队员喊道:“请走别的避难楼梯”。在提示下,A先生等人穿过第16层漆黑的楼道来到另一个避难楼梯。

  10点20分,他们终于来到大陆一层。至此已过去1小时15分钟。

  第三节    单元式公寓火灾逃生

  为了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最近几年,大学生单元式公寓也越来越多,掌握必要的防火安全和逃生自救知识是逃生的关键。

  1、利用门窗逃生。

  大多数人在火场受困时都采用这个办法。利用门窗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在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通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方法为: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低身冲出受困区。或者将绳索一端系于窗户中横框或室内其它固定构件上,(无绳索,可用床单和窗帘撕成布条代替),另一端系于两腋和腹部,沿窗滑至下层窗口,然后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体力较好的人也可沿绳索滑至地面。

  2、利用阳台逃生。

  火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无法利用门窗逃生时,可利用阳台逃生。

  高层单元住宅建筑从第七层开始每层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在此类楼层中受困,可拆除阳台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在进入疏散通道逃生。

  建筑中无连通阳台而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的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

  如果楼道走廊已被浓烟所充满无法通过时,可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

  3、利用空间逃生。

  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势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消除干净,同时消除与此室相连的部分可燃物,消除明火,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4、利用时间逃生。

  在火势封闭了通道时,可利用时间差逃生。由于一般单元式住宅楼为一二级防火建筑,耐火极限为2—2.5小时,只要不是建筑整体受火势的威胁,局部或是一般很难致使住房倒塌。利用时间差的具体逃生方法是:人员先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在室内准备被子、毛毯等,将其淋湿,采取利用门窗逃生的方法,逃出起火房间。

  5、利用管道逃生。

  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

  学生宿舍火灾案例

  1986年9月25日下午,某大学体育班一同学私下使用购置的电炉,未关闭电炉就去上课,由于电炉放在木桌脚下,结果引起火灾,整个寝室着火,直接损失达1千余元。该同学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一周。

  1988年7月4日,某高校学生宿舍,一位同学躺在床上吸烟,因劳累过度,烟火掉在床上引燃被褥起火。烧毁床上用品及部分衣物,直接经济损失800余元。

  1990年4月28日,某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一学生被烧伤,烧毁蚊帐三顶、被子一床以及其它许多衣物。起火原因:该女生27日晚熄灯之后,在床边点蜡烛看书,不久疲劳入睡,但烛火继续燃烧,引燃蚊帐起火。

  1995年9月15日,北京某大学昌平校区一学生宿舍,因违章用电发生火灾,损失25000元。

  1998年1月22日凌晨2时,在济南某医院实习的某医学院10名学生,因用电炉不慎起火,烧死5人,烧伤5人。

  2002年——2003年北京市高等学校中学生宿舍发生火灾7起,大多数宿舍内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被全部烧毁。这些火灾中,绝大多数是因为使用电器不当引起的,也有极个别的是人为纵火。

  第四节   购物场所火灾逃生方法

  购物场所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其火灾也有别于其它火灾。购物场所一般分地上和地下两类,其逃生方法也有其自身特点:

  (一)地上购物场所的逃生方法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每个购物场所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初期阶段,这些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也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2、利用自制器材逃生

  购物场所是物质高度集中的场所,商品种类繁多,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如:毛巾、口罩浸湿后可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逃生;利用绳索、布匹、床单、毛毯、窗帘来逃生;如果商场还经营五金等商品,还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来逃生;穿戴购物场所经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等可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质的砸伤。

  3、利用建筑物逃生

  发生火灾时,如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和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壁垒网(线)进行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利用这种逃生方法时,既要大胆又要细心,特别是老、弱、病、残、幼等人员,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4、寻找避难场所。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场所。如到室外阳台、楼房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管好门窗,堵塞门窗间隙,房间如无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防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无论白天或晚上,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二)地下购物场所逃生方法。

  1、要有逃生的意识,凡进入地下购物场所的人员一定要对其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2、地下购物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配合工作人员关闭空调系统,停止送风,防止火势扩大。同时要立即开启排烟设备,迅速排出地下室内烟雾,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提高火场能见度。

  3、关闭防火门,以防止火势蔓延或窒息火灾,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初起火灾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其扑灭。

  4、采取自救和互救手段迅速逃生到地面、避难间、防烟室及其他安全区。

  5、逃生时,尽量采用底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

  (三)购物场所火灾逃生四种错误行为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购物场所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购物场所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此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紧紧地盲目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

  4、自高向下

  当购物场所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这是购物场所下层可能已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所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购物场所楼顶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特别案例

  唐山“2·14”火灾逃生经验

  1993年2月14日13时15分左右,唐山市东矿区商业局所属的一栋3层高、营业面积2980平方米的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好在是由于施工人员违章电焊溅落的火花引燃海绵床垫引起的。火灾初起阶段,由于工作人员处理不当,并且未及时报警(起火18分钟后消防部门才接到报警),以致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很快弥漫了整个大楼。2层和3层大量人员被困,多数人员因吸入烟气窒息死亡。事后统计,火灾共造成81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16名消防官兵在灭火战斗中受伤。

  由于大楼营业厅存放了大量易燃商品,起火后造成立体燃烧,急剧蔓延,仅十几分钟即由1层到3层。大火首先从50余张海绵床垫、40余捆化纤地毯猛烈烧起,产生大量有毒烟雾;门窗又处于封闭状态,楼梯间变成了焰火通道。由于1楼出口很快被烟火封住,2楼的人往上跑,3楼的人往下逃,拥挤在大楼西侧2至3层的楼梯间和台上,吸入烟气、窒息死亡。灾后从此处就发现尸体50多具。然而,一位着火时正在3楼购物、名叫刘丽英的妇女却神奇般的逃了出来,仅腿部受了一点轻伤。她的逃生术其实很简单:当他发现楼梯口浓烟翻滚、全楼一片混乱时,当即趴倒在地,顺着楼梯匍匐爬到2楼,拼着最后的力气扑到窗口纵身跳下。虽然受了点伤,却捡回了一条命。

  专家点评:刘丽英的聪明之处在于既没有站着跑也没有从3楼跳,因为站着跑不出几米就会被浓烟窒息,而从3楼及3楼以上跳楼的生还希望是很小的。

  第五节   文化娱乐场所火灾逃生

  校园内的文化娱乐场所已成为广大学生日常生活消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娱乐场所一般都在晚上营业,并且进出人员随意性大、人多,疏散通道少,加上灯光暗淡,失火时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在混乱中发生挤伤踩伤事故。这就给人员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头脑冷静,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十分重要。

  (一)逃生方法

  1、逃生时必须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安全出口方向和采取一些紧急避难措施,才能掌握主动,减少人员伤亡。

  2、选择安全出口逃生。娱乐场所里,都设有消防疏散通道,并装有门灯、壁灯、脚灯等应急照明设备,用红底白字标有“太平门”、“出口处”,或“非常出口”“紧急出口”等指示标志。发生火灾后,观众应按照这些应急照明指示设施所指引的方向,迅速选择人流量较小的疏散通道撤离,如果安全出口堵塞,这时就应该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果断放弃从安全出口逃生的想法,选择其它逃生方法。

  3、如果安全出口被堵塞,这时应该选择其他逃生途径。通过窗户逃生时,必须用窗帘或地毯等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用于滑绳自救。绝对不能急于跳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4、如果逃生通道被大火和浓烟堵截,又一时找不到辅助救生设施时,被困人员只有暂时逃向火势较小的地方,向窗外发出求援信号,等待消防人员营救。

  5、要相互帮助,互相救助脱离火场。